“十一五”期間,宜州市立足本地實際,做大蔗桑支柱產業(yè)、培育桑桿食用菌新興產業(yè),大大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2927元增加到2010年的4945元,年均增長11.06%。其中,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收589元,增長13.1%,收入高出全區(qū)平均水平402元,在河池11個縣(市、區(qū))中排名第一。
深入實施“蔗桑富市”戰(zhàn)略,全力推進廣西桑蠶繭絲綢產業(yè)循環(huán)經濟(宜州)示范基地建設,以基地帶動農業(yè)發(fā)展,農村經濟不斷壯大。201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yè)總產值達到47.29億元,比2005年增長66.4%。甘蔗、桑園面積分別達到45.5萬畝和28.6萬畝,比2005年分別增加2.5萬畝和10.4萬畝,農民種蔗收入和養(yǎng)蠶收入分別達6.32億元和15億元,比2005年分別增加2.58億元和10億元。桑園面積和鮮繭產量保持在全國、全區(qū)縣市第一。
此外,依托豐富的桑桿資源優(yōu)勢,變廢為寶,大力培育桑桿食用菌新興產業(yè),使其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2010年桑桿食用菌生產達5020萬棒,產值達1.3億元。涉及9個鄉(xiāng)鎮(zhèn)32個大戶,利用桑桿達9萬噸,占全市桑桿總量25萬噸的36%,帶動近萬名菇農從事桑桿食用菌事業(yè)。蠶農光賣桑桿每畝桑園可增加收入200元,為農民拓寬了增收路子。 (周國勇)
深入實施“蔗桑富市”戰(zhàn)略,全力推進廣西桑蠶繭絲綢產業(yè)循環(huán)經濟(宜州)示范基地建設,以基地帶動農業(yè)發(fā)展,農村經濟不斷壯大。201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yè)總產值達到47.29億元,比2005年增長66.4%。甘蔗、桑園面積分別達到45.5萬畝和28.6萬畝,比2005年分別增加2.5萬畝和10.4萬畝,農民種蔗收入和養(yǎng)蠶收入分別達6.32億元和15億元,比2005年分別增加2.58億元和10億元。桑園面積和鮮繭產量保持在全國、全區(qū)縣市第一。
此外,依托豐富的桑桿資源優(yōu)勢,變廢為寶,大力培育桑桿食用菌新興產業(yè),使其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2010年桑桿食用菌生產達5020萬棒,產值達1.3億元。涉及9個鄉(xiāng)鎮(zhèn)32個大戶,利用桑桿達9萬噸,占全市桑桿總量25萬噸的36%,帶動近萬名菇農從事桑桿食用菌事業(yè)。蠶農光賣桑桿每畝桑園可增加收入200元,為農民拓寬了增收路子。 (周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