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記者來到瀘縣喻寺鎮(zhèn)周堰村十組天鳳黑木耳培植基地,陳桂花一家人正在忙著采摘黑木耳。
“這是我去年從陜西漢中學習引進的黑木耳種植技術,現在它們長得比原產地還好。”看著結滿肥厚木耳的段木棒,黑木耳的主人陳桂花喜悅之情溢于言表。2009年,陳桂花的丈夫雷良高到地震災區(qū)江油市從事建筑務工,看到當地種植黑木耳效益很好,并且它的原材料——青杠樹,在自己老家山上很多,在當地多半是當柴燒。這讓雷良高眼前一亮,萌發(fā)了回家種植黑木耳的念頭。
雷良高將妻子叫到江油實地考察,隨后二人又帶著干糧,乘著摩托車走了七天七夜趕到陜西漢中食用菌黑木耳種植基地。雷良高夫妻的誠心感動了企業(yè)老總,悉心傳授了黑木耳育種技術,并親自到陳桂花老家考察,認為瀘縣適宜種植黑木耳。
2009年12月,陳桂花夫妻投資了3萬多元,購買了青杠樹段等原材料,并進行鉆眼、培育菌種等,種植了1畝。今年5月,黑木耳開始見效。所產的木耳色鮮、肉厚、朵大、質優(yōu)木耳一上市,便受到當地消費者的歡迎,每公斤賣到80元~200元。隨后雷良高夫妻還注冊了瀘縣土特產商標——天鳳黑木耳。
“一個月能產干木耳50公斤。一年收獲10個月,畝產在2000公斤~2500公斤。”陳桂花高興地說:“銷路是很廣的,成了規(guī)模就更好!”說到以后的打算,陳桂花說,要把食用菌黑木耳作為一個名片去經營,把種植技術傳給更多的村民,爭取更多的村民入股,擴大黑木耳的生產規(guī)模,早日成立合作社,帶動更多的村民發(fā)家致富。
“這是我去年從陜西漢中學習引進的黑木耳種植技術,現在它們長得比原產地還好。”看著結滿肥厚木耳的段木棒,黑木耳的主人陳桂花喜悅之情溢于言表。2009年,陳桂花的丈夫雷良高到地震災區(qū)江油市從事建筑務工,看到當地種植黑木耳效益很好,并且它的原材料——青杠樹,在自己老家山上很多,在當地多半是當柴燒。這讓雷良高眼前一亮,萌發(fā)了回家種植黑木耳的念頭。
雷良高將妻子叫到江油實地考察,隨后二人又帶著干糧,乘著摩托車走了七天七夜趕到陜西漢中食用菌黑木耳種植基地。雷良高夫妻的誠心感動了企業(yè)老總,悉心傳授了黑木耳育種技術,并親自到陳桂花老家考察,認為瀘縣適宜種植黑木耳。
2009年12月,陳桂花夫妻投資了3萬多元,購買了青杠樹段等原材料,并進行鉆眼、培育菌種等,種植了1畝。今年5月,黑木耳開始見效。所產的木耳色鮮、肉厚、朵大、質優(yōu)木耳一上市,便受到當地消費者的歡迎,每公斤賣到80元~200元。隨后雷良高夫妻還注冊了瀘縣土特產商標——天鳳黑木耳。
“一個月能產干木耳50公斤。一年收獲10個月,畝產在2000公斤~2500公斤。”陳桂花高興地說:“銷路是很廣的,成了規(guī)模就更好!”說到以后的打算,陳桂花說,要把食用菌黑木耳作為一個名片去經營,把種植技術傳給更多的村民,爭取更多的村民入股,擴大黑木耳的生產規(guī)模,早日成立合作社,帶動更多的村民發(fā)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