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公園處說警方移除的蕈菇種類疑似為常見的綠褶菇,屬于有毒菇類誤食恐中毒。(警方提供/任義宇高雄傳真)
高雄連日大雨,下到讓不少民眾覺得「快要長香菇了!」,事實上高雄多處草皮、樹木上都已長出不少蕈菇,其中在鳳山區(qū)鳳南路一處分隔島上的蕈菇群,無論數(shù)量、還是體積都不小,日前有民眾摘取被拍下Po網(wǎng),一度成為熱門打卡景點,鳳山警方考量交通、以及誤食有毒蕈菇等理由,將其移除。
根據(jù)Threads多篇貼文分享,有民眾到鳳南路一處分隔島上,摘採雨后長出的蕈菇引起話題,吸引不少民眾前往朝圣、打卡,讓高雄民眾稱「真的下到長香菇」、「這幾天草地上到處都有」。
高雄市鳳南路分隔島上的香菇群,警方考量交通安全與誤食風(fēng)險,于今日凌晨連夜移除。(警方提供/任義宇高雄傳真)
不過鳳南路香菇群,警方在5凌晨1點半時,到場將其摘除,警方表示該處從4日晚間8點半起,數(shù)度接獲民眾報案有民眾穿越馬路到分隔島上,摘取香菇或拍照圍觀,已造成用路危險,且擔(dān)心民眾摘取誤食有毒蕈菇種類,因此將蕈菇移除。
此舉讓網(wǎng)友哀號「菇掰」,不過高雄市公園處說明,該菇種類疑似為常見的綠褶菇,為臺灣是最容易引起中毒的菇類,有人會將它和雞肉絲菇搞混誤食,若不慎吃下綠褶菇,會出現(xiàn)嘔吐、腹瀉、血便等腸胃炎癥狀,可能因而脫水致死。
公園處補充,綠褶菇又名大青褶傘、綠孢環(huán)柄菇,是蘑菇科青褶傘屬的1種真菌,夏天到秋天期間常在草地上成群出現(xiàn),其菌絲體在地表以輻射狀蔓延生長,菇體冒出地面時成環(huán)狀排列,提醒民眾在路上看到的菇類,在不確定類別的情況下,部分可能有毒,切勿摘採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