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慶元香菇小鎮(zhèn)周邊菇民天沒亮就開始采收香菇,把一筐筐鮮菇運到鮮菇市場交易,經營戶胡春成將一車車貼有“二維碼”的慶元鮮菇,銷往廣州、深圳、香港、澳門以及泰國、越南等海內外各大城市。
胡春成是慶元香菇市場鮮菇購銷專業(yè)大戶,從事鮮菇購銷已有26個年頭,從始初的辦鄉(xiāng)村冷藏保鮮庫起家,逐步走向全國各地鮮菇專業(yè)交易市場。
但由于過去全國各地市場上的香菇都冒充慶元香菇,市場上的香菇魚龍混雜,真假難分,導致慶元香菇原產地保護的優(yōu)勢得不到充分顯現,加上中國生態(tài)第一縣的慶元受森林資源保護、交通條件差、資金投入不足等限制,慶元香菇無論是經濟效益、生產規(guī)模都受到了較大的市場沖擊。
2017年初,慶元縣啟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慶元香菇實現了“二維碼”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顯示產品名稱、上市時間、生產單位、聯系方式、責任人、配送單位等追溯信息,慶元原產地香菇出現了新的市場轉機。
“從早上七點忙到晚上九點,已經連續(xù)忙了兩個半月了,每天都要收購25噸左右,重點銷往深圳、廣州。” 經營者胡春成說。
隨著慶元鮮菇市場的不斷拓展,鮮菇交易總量也在逐日擴大,1月22日凌晨5點,在慶元大道沿線菇棚內看到,菇民們頭戴照明燈忙著采收鮮菇,去搶占市場商機,爭取賣個好價錢。
“我們每天早上天沒亮就起床了,采兩萬左右段,要去趕香菇市場賣香菇,八點鐘左右是最好賣的時間。”慶元松源街道薰山下村菇農柳恒花與丈夫李朝生在菇棚里一邊采菇一邊說道。
早上七點開始,菇民們陸續(xù)從四面八方云集到鮮菇交易區(qū)內,市場里車來人往,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完成一天的鮮菇交易。
兩個小時交易后,經營戶們回到倉庫內組織裝筐、保鮮、篩選、包裝。晚飯后,開始打包、過磅、裝車。“慶元到深圳大概一千公里,從晚上八點鐘出發(fā),次日中午十一點鐘就可以到達深圳市場,深圳市民就能嘗到正宗的慶元鮮菇了。”湖北襄陽貨運司機張軍介紹說。
據了解,慶元鮮菇除了銷往國內沿海各大城市外,還要通過廣州、深圳等大公司銷往香港、澳門、泰國、越南等周邊國家和地區(qū)。
截止目前,慶元香菇市場內就有從事鮮菇交易大戶13家,鮮菇收購價從過去每公斤7元左右,今年上漲到每公斤10元左右,比往年同期相比上漲約30%,鮮菇銷售占據了慶元香菇總量的半壁江山,慶元菇民終于告別了僅靠賣干香菇做生意的艱難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