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袋栽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液體菌種應用于杏鮑菇等袋栽食用菌工廠化,對于現在廣泛采用的袋栽生產,具有重大的意義。2014年9月14日至17日,由中國菌物學會、華中農業(yè)大學、易菇網共同主辦的2014中國食用菌產業(yè)年會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隆重召開,在16日上午的“專題報告”環(huán)節(jié),福建省龍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涂改臨所長就《袋栽食用菌工廠化的發(fā)展趨勢》作精彩報告。
二十世紀70年代,塑料圓筒吹膜機的出現,催生了食用菌袋栽生產的發(fā)展,從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塑料袋栽培這一新興的菌菇生產方式,開始應用于木腐菌毛木耳、黑木耳、平菇、金針菇、香菇等。 二十世紀90年代,人們不滿足于每年一季的栽培,漳州市林光華首先利用溫控菇房進行金針菇周年栽培,可以說袋栽食用菌工廠化從那時候就開始起步了,當時,還沒有工廠化這個提法,只叫做溫控菇房周年栽培。到了二十一世紀初,袋栽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才開始在我國逐步興起。
涂改臨所長介紹:當前國內實現工廠化袋栽生產的食用菌主要有金針菇、杏鮑菇、海鮮菇、蟹味菇、白靈菇等。最近,國內更有多家食用菌企業(yè)嘗試袋栽香菇工廠化生產,其中工廠化生產歷史最長、工藝技術最成熟的是金針菇,已有二十多年歷史,估計全國平均日產量已超過2000噸。金針菇是目前袋栽食用菌工廠化產銷量最大的品種,由于發(fā)展速度太快,價格也下降得很快,最低時每公斤才賣2元錢。為了應對低價格的影響,近十年,催生了瓶栽金針菇工廠化的發(fā)展,由于瓶栽生產機械化程度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因此即使價格不高,工廠還是有一些利潤。袋栽金針菇工廠化基本被瓶栽金針菇工廠化所取代,可以說,袋栽金針菇工廠化由于大多數的工序只能靠人工操作,人工用量大,生產成本高,在低價格影響下,已經無法生存了,國內袋栽的廠家近年來紛紛轉向瓶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