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關市曲江區(qū)食用菌省級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的種植工廠內,一簇簇晶瑩剔透的白玉菇從菌袋中探出“腦袋”,長勢喜人。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生物”)董事長黃清華,穿梭于整齊的種植架間,正俯身觀察著菌菇的生長情況。
立足韶關20載,星河生物不僅在當地率先開創(chuàng)了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模式,更牽頭搭建起粵北首個直播電商供應鏈中心,帶領中小農戶增收致富。小小的菌菇蘊藏著大能量,黃清華期盼著,“韶關食用菌”能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朝著數字化、品牌化、國際化闊步邁進。
從山間到云端:農業(yè)要抬頭看市場
在清同治年間,《韶州府志》記載:“種菇,以旱稻稈堆積,清水澆之,隨地而生,今鄉(xiāng)人效種頗多?!被洷鼻嗌骄G水間,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晝夜溫差條件足,因此,韶關食用菌種植歷史悠久,香味濃郁、口感鮮美、品類眾多,營養(yǎng)成分豐富,既是全球草菇人工栽培的發(fā)源地,也是國內三大茶樹菇生產基地之一。
作為粵北地區(qū)首家實現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民營企業(yè),星河生物專注于高品質食用菌的研發(fā)生產,主打真姬菇、白玉菇與杏鮑菇等產品,同時訓育優(yōu)化有灰樹花、金耳等十幾個優(yōu)良品種,為消費者提供多樣的健康選擇。
“農業(yè)不能只低頭種地,更要抬頭看市場?!?022年底,依托“百千萬工程”實施契機,以及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黃清華將目光投向了電商賽道,在抖音、視頻號、小紅書等平臺開設賬號“清華蘑菇”:“杏鮑菇紫甘藍,夏日超級食譜,解膩又減負”“菌菇麻辣燙,在熱辣中感受鮮美轟炸,好吃到直跺腳”……從山間地頭、源頭工廠,到餐桌灶臺,為大眾科普傳播食用菌知識和安全健康的烹飪飲食。
2023年,黃清華還進軍海外短視頻平臺Tik Tok,助推韶關食用菌“走出國門”。如今,賬號全網粉絲超55萬,網友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蘑菇姐姐”。
“正是做電商的這些經歷,我意識到了品牌打造的重要性?!秉S清華告訴記者,近年來,她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創(chuàng)意相結合,推出“愛上蘑力”品牌,還將蘑菇與動漫展、音樂節(jié)相結合,促使農產品符合時代潮流和消費者需求。
從生產到供應鏈: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如何讓小菌菇持續(xù)迸發(fā)大“蘑”力?這始終是黃清華在琢磨的問題,而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拓寬銷售鏈條,正是她探索的方向。
近年來,星河生物大力發(fā)展以菌蔬類為主導、兼顧各類具有粵北特色原材料的預制菜產業(yè),研發(fā)出菌菇餃、小菇酥、食用菌煲湯料等受市場歡迎的預制菜產品。2024年,公司成立韶關農業(yè)電商供應鏈基地,深度踐行“聯農帶農”機制,將服務半徑從企業(yè)內部擴展至整個區(qū)域產業(yè)帶,為韶關本地食用菌及特色農產品提供專業(yè)化的篩選、分級、清潔、包裝等初加工服務,嚴格把關產品品質,以標準化倒逼上游種植規(guī)范化,有效破解“小、散、弱”導致的品質不穩(wěn)定難題。
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產品特性,提供差異化初加工方案(如鮮品分揀、烘干、凍干、即食預處理等),幫助農戶和小型合作社實現產品增值,初步構建起“種得好”更要“賣得好”的產銷通道。
“我們以‘一鎮(zhèn)一業(yè)’‘一村一品’為抓手,聯合電商達人深入一線,為食用菌、三華李、五指毛桃、芋頭等韶關當地及周邊省市等特色農產品帶貨,一個月可以賣到100萬元?!秉S清華透露,通過這一模式,僅2024年便助農增收超1000萬元,實現“小屏幕連接大市場”。
記者了解到,作為省級農業(yè)龍頭企業(yè),星河生物已形成可觀規(guī)模:日產鮮菇百余噸,日產菌棒10萬袋/棒,年產菌菇預制菜5000噸,并輻射帶動周邊食用菌生產基地34個,種植農戶5000多戶。
“一個人的成功不算成功,一群人的共富才是真正的成功?!秉S清華不僅自己投身農業(yè),更帶動身邊企業(yè)家成立“鄉(xiāng)村振興聯盟”。此外,通過星河生物菌棒輸出、技術共享、渠道共建等方式幫扶中小農戶,如今,韶關食用菌產業(yè)已形成三十億級產業(yè)集群,帶動上下游就業(yè)超1萬人,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yè)。
深耕行業(yè)26年,黃清華也立下了新的目標:“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食用菌的營養(yǎng)和美味價值。接下來,我們會朝著數字化、品牌化、國際化前進,讓‘韶關食用菌’這一品牌深入人心,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餐桌上的主流食品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