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長期以來,竹蓀處于野生狀態(tài),自70年代以來,我國福建、四川等省的科研單位進行竹蓀人工引種馴化,獲得成功。近日,在太安鎮(zhèn)三幢村的“家家”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菇農們正忙著采收竹蓀,標志著潼南引種福建竹蓀獲得成功,填補了無種植竹蓀的空白。
該合作社負責人羅雪梅介紹,竹蓀每年11月下種,經歷一個冬季,春天的菌索開始膨大發(fā)育成竹蓀蛋,第二年6月中旬進入采收期。竹蓀必須在盛開兩小時內必須全部采完,不然就會自行倒伏溶解。竹蓀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一般畝產可達300公斤,按目前市場價每公斤50元計算,毛利潤在15000元左右。今年竹蓀長勢很好,他們每天要采收兩次,收獲200多朵。
縣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家家”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引種福建竹蓀獲得成功,為潼南發(fā)展特色農業(yè)、效益農業(yè)又闖出了一條新路。明年,潼南將進一步擴大竹蓀種植面積,帶動更多農戶種植竹蓀致富?!?/div>
據了解,竹蓀是世界上珍貴的食用菌之一,竹蓀菌體潔白、細嫩、爽口、食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藥用價值很高,具有補腎、明目、清熱、潤肺、抗癌等功能,被視為有益補作用的‘山珍’;同時還具有明顯的減肥、降血壓、降膽固醇等功效,此外,竹蓀對食品具有奇特的防腐功效,因此廣受消費者青睞。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