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資源庫精品園 普及食用菌文化
韓省華有一個習慣,他每到一處,都會留意別人不會在意的野生菌種。一次,一位同學來杭州拍風光片,一時找不到新題材,韓省華建議同學去拍杭州的新農村。他們來到轉塘的龍門坎,剛走到村外的林地,韓省華就敏銳地看到了林中有12種真菌,而其中的雞油菌是杭州未曾有過記載的菌類新品種。
幾年下來,在杭州周邊的秀山麗水,韓省華發(fā)現并采集到了560多種野生真菌。2009年,在已有3000多份標本的基礎上,韓省華在華丹公司建立了“浙江省食用菌種質資料庫(中心)”,方便大家對食用菌種質資源做系統(tǒng)收集、分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將獲得的新資源產品及時應用到實際生產中。2012年,杭州市科協知悉了韓省華的標本與收藏,辟出市科技交流館800平方米展廳為他舉辦了“食用菌應用技術與文化展”,由于是菌類方面的首次全方位展出,25天的展覽,上萬市民參展,使菌類及其文化得到一次大普及。
2010年,華丹公司投入350多萬元,完成了浙江省食用菌精品園區(qū)的建設,園區(qū)內建有現代化食用菌生產廠房、培養(yǎng)房和兩座菌種冷庫,還建設了食用菌文化科普區(qū)和菌物標本展覽室,讓來客在園區(qū)體驗食用菌的制菌、殺菌和生產過程,了解食用菌的歷史文化。
為了普及食用菌文化,韓省華在百忙中還抽時間著書立說,從1985年出版首部《天麻》一書起,又先后出版了《人造菇木栽培育菇技術問答》、《食用菌培育與利用》、《食用菌栽培技術》、《靈芝培育與食用》等多部著作。韓省華認為,食用菌對人類健康有著十分有益的作用,這是國內外專家學者達成的共識。人類已知的大型真菌近1萬種,其中大部分可以食用,被稱為食用菌,而其中還有上百種有治療作用,可稱為藥用菌。食用菌有著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而且它們沒有其他食物中所含的有害物質如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等。
20世紀90年代初,92歲的陳立夫先生由臺灣曾致信韓省華,說他自己能夠高壽與喜食菌菇很有關系。專家們研究結果發(fā)現,食用菌所含的低蛋白多糖作用十分奇妙,這些多糖已被確認為是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重要因素,人類長壽與之有著密切的關聯。而韓省華研究出來的產品“保力生”就是灰樹花多糖產品。
今年,韓省華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再擴大食用菌的生產基地,把食用菌這個有益人類健康的產業(yè)做大做強。記者發(fā)現,韓省華一直持有一顆“年輕的心”,那就是他那顆要為食用菌事業(yè)貢獻更多力量的“心”。
采訪札記
韓省華進入記者的視野,是在1994年慶元縣舉辦的首屆“中國香菇節(jié)”。這一年,在韓省華等人的努力下,慶元被確認為世界“香菇之源”,這位自學成才的食用菌“奇才”,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20年,韓省華的食用菌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本報多位記者對韓省華在食用菌研究和新技術、新產品方面的成就進行了跟蹤報道。
2010年,本報一位記者到磐安縣窈川鄉(xiāng)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因為磐安縣是浙江香菇的主要產地之一,記者就試著聯系了韓省華,請他幫忙指導窈川發(fā)展香菇先進設施栽培。韓省華欣然應允,不僅邀請窈川的種菇大戶、農技員和鄉(xiāng)鎮(zhèn)干部到他位于杭州的基地考察學習,而且還向記者介紹了浙江科技學院姜仕仁教授的“植物聲頻技術在農業(yè)上的應用”項目。姜仕仁教授特意贈送了3套聲頻設備給窈川菇農試用,增產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