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正光 王源超 鄭小波
【機構】南京農業(yè)大學植保學院農業(yè)部病蟲監(jiān)測與治理重點開放實驗室 南京農業(yè)大學植保學院農業(yè)部病蟲監(jiān)測與治理重點開放實驗室 南京210095
【摘要】采用真菌核糖體基因轉錄間隔區(qū)(ITS)通用引物,PCR分別擴增了Phytophthora sojae的5個菌株(Pg1、Pg2、Pg3、CN1和S317)和1個P. medicaginis (菌株44390)的ITS1與ITS2,并對PCR產物進行了序列測定。根據(jù)Bioedit軟件中的neighbour-joining methods分析法將上述序列和Genbank中已登錄的P. sojae、P. medicaginis、P. megasperma和P.trifolii等4個形態(tài)學種10個登錄菌株的ITS1與ITS2堿基序列進行聚類分析。結果是聚類組與形態(tài)學種有一定差別,4個種16個菌株分成7個聚類組。結果表明,分別屬于同一形態(tài)學種且可聚為一組的不同個體之間的ITS堿基序列遺傳相似性最高,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形態(tài)學上屬于不同種的個體的ITS可以聚為一組。上述結果提示L41385可能不屬于P. sojae, L41380可能屬于是P. trifolii,P. megasperma仍是一個復合種。同時提示ITS DNA堿基序列可以區(qū)分形態(tài)學種。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2002CB1114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270055);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2001AA249021);
【關鍵詞】Phytophthoramegasperma; P.trifolii; 形態(tài)學種; 聚類組;Phytophthoramegasperma; P.trifolii; 形態(tài)學種; 聚類組;